PC大廠搶電競商機出奇招,隨著電競產業化,不再只是打電腦遊戲這麼簡單的概念,甚至還有法源基礎形成運動項目,不但板卡廠商積極投入,筆電品牌大廠更是把電競當作營運成長很重要的另一支支柱,國內雙A筆電品牌,近年在產品多元佈局上各有擅長除筆電外,耕耘電競領域是少數形成交集的領域。
華碩18日舉行首家電競品牌「ROG」旗艦體驗店開幕,華碩聯合副總經理廖逸翔直言,「這不像一般銷輸送帶售點」,是傾集團資源斥資千萬重新所打造。特別的是,這波PC大廠在電競領域的佈局,產學合作已經成為新顯學。
與消費者結緣華碩改造電競實體店
華碩去年啟動組織改組,董事長施崇棠以「驚濤駭浪」形容,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希望掌握未來的數位經濟商機,期望公司內部要有「賣產品不是賣斷」,未來產品賣出就是與消費者結緣,要「Connected Service」,把客戶變成一生的客戶,也要不輸送帶設備斷做出新設計思維。
延續這樣的想法,華碩去年8月決定將原位於三創的電競品牌體驗店進行改裝,儘管屬台灣銷售端業務,不過據了解,這次體驗店的大改造,甚至動用到集團層級的資源,廖逸翔坦言,經過十次改版設計才定案,且斥資千萬。言下之意,台灣第一家電競旗艦體驗店,代表的是華碩對電競拓展的態度,以台灣來說,若相關型態實體店反應不錯,也不排除在中南部增設,至於海外,則要視各地區銷售型態而定。
電競品牌體驗店特色現場對戰
但到底華碩第一家電競品牌體驗店有什麼過人之處?華碩強調,電競品牌「ROG玩家共和國」以CYBERPUNK(數位龐克)為設計主題,與過去銷售點多以陳列產品為主,體驗店中最重要的就是設置5對5玩家對戰區和交流區,不只職業電競戰隊,一般素人民眾以及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、電競社團等也可免費場地租借或提供課程教學在現場「開戰」。
自從工業化開啟之後,許多產業都紛紛投入機械自動化,在利用機械自動化的同時,輸送帶就變得非常重要,因為在每一道工序的移動間,首先就必須仰賴輸送帶的傳送了,其次更為重要的是,在每一個機械自動化的機具中,甚至可能就需要使用輸送帶來運作,藉由輸送帶跟齒輪之間的密切配合,還有相互緊密的電子控制,就可以達到許多自動化工序,其中輸送帶也區分成很多種類型,不同材質有不同種效果,甚至尺寸大小也應有盡有,大多事先決定產品的自動化工序跟線程該如何進行,再安排工程師以及引進自動化機械,按照工序順序來執行產品製作過程,可能有組裝、切割、包裝、清洗、加溫、降溫、校正、轉動、研磨、分裝、轉動、核對、上印、噴漆、上色等等,這許多的工序,都得仰賴輸送帶在這之間運送物品,這樣可以最大化節省人力,也可以提高最大的工作效率。
如這次開幕活動,華碩也找來產學合作夥伴、台北城市科技大學《英雄聯盟》校隊進行表演賽,更凸顯為了電競,品牌場已經將「體驗」觸角延伸到正規的校園中。
尤其,月底將登場的全大運因新增電競示範項目,華碩ROG也成為官方賽事指定硬體電競品牌,贊助超過230萬元以上桌機、顯示器、周邊配件等設備。日前也與莊敬高職攜手打造電競訓練室。
無獨有偶,透過深耕校園拓展電競風潮的作法,近日才與電影強化合作推出復仇者聯盟特別版筆電的宏碁也沒缺席。繼去年扶持各大學校建置電競教室如靜宜大學、醒吾科技大學及年初協助滬江高中成為Acer Predator《英雄聯盟》校際盃北區比賽基地,3月底又宣佈與樹德家商策略聯盟,合作建置南台灣最大、世界大賽等級的樹德家商「電子競技運動產學培訓中心」。
電競市況上半年先蹲後跳
雙A品牌受惠電競高單價產品,旗下產品平均售價明顯拉升,宏碁宣佈亞馬遜銷售排行榜,宏碁最新款電競筆電Predator Helios 300登前五大最暢銷筆電腦,為前五大排行榜上唯一售價超過1000美元的機型。而華碩近期電競產品情況,雖台灣地區第1季受開學時間以及農曆年節較晚影響,筆電買氣今年前2個月表現相對疲弱,但3月已見回溫。
華碩除了砸重金翻轉實體店,這次隨第8代英特爾處理器上市,也一口氣推出19款新電競筆電,加上舊款第7代英特爾處理器機種同步降價,內部期待,第2季ROG電競產品台灣業績將年增40%。
自動化工程來臨,許多工廠目前都具備自動化能力,大多數都用輸送帶移動,儘管還有一小部分為人力輔助,但是以製作產品來說,許多工廠都有自己一套自動化。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動化系統中,會需要許多設備的密切連結,讓所有作業可以順利,需要購入的設備也非常多,舉例來說:一套自動化設備可能需要,滾筒輸送機、角度輸送機、升降機、旋轉台、氣墊輸送帶、伺服校準台、搬運系統、自動堆疊等等系統跟設備,經過精良的設定之後,我們才能看到這一整個系列隨著輸送帶前進的演出,最後只要進模擬,就可以知道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了,雖然知道這點未來對我們可能沒有幫助,因為這個未來只是讓我們了解產線的運作,只是可以從中知道經過一段時間的產能如何,例如:每日產能等等,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到,我們對自動化工程的一知半解,而現在才稍微對整個自動化工程更有印象跟深入了解,如果沒有試著去了解,未來的科技發展快速,很有可能就會被淘汰。